遠紅外穴位貼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資料撰寫指南
來源:醫療器械注冊代辦 發布日期:2025-02-21 閱讀量:次
一、產品概述與分類依據
遠紅外穴位貼(產品名稱可包含“止咳貼”“止咳穴位貼”等)屬于中醫器械范疇,依據《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歸入分類編碼20-03(中醫器具),管理類別為二類醫療器械。其作用機理基于遠紅外陶瓷粉輻射的5μm~14μm波段遠紅外波,通過貼敷特定穴位(如肺俞、大椎、膻中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緩解咳嗽、化痰平喘的效果。
結構組成:通常由基襯(無紡布膠布)、基質(遠紅外陶瓷粉+醫用壓敏膠)和離型紙(防粘層)構成,非無菌提供。部分產品可能添加磁粉或薄荷香料以增強療效,但需明確標注成分,避免非法添加藥物。
二、法規與分類界定要求
1、分類依據:
根據《醫療器械分類規則》,遠紅外穴位貼屬于“通過物理方式作用于人體”的器械,符合二類醫療器械定義。2020年分類界定結果中,類似產品(如紅外治療貼)明確歸入20-03類,適用于呼吸系統疾病的輔助治療。
需注意:部分省份對預期用途的描述存在差異,例如河南、湖北等地批準“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引起的咳嗽輔助治療”,而其他省份可能僅標注“咳嗽輔助治療”。
2、注冊路徑:
根據《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若可通過合法途徑獲取同品種產品(如武漢華衛科技“紅外止咳貼”,注冊號:鄂械注準20142091455)的臨床試驗數據,可豁免自身臨床試驗,采用同品種臨床評價路徑。
三、作用機理與臨床有效性
1、科學依據:
遠紅外線(5μm~14μm)與人體組織產生共振熱效應,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和淋巴循環,加速炎癥消退。臨床研究顯示,貼敷穴位可調節神經傳導,增強藥物透皮吸收效率(如氨溴索聯合貼敷的總有效率提升至94.33%)。
典型臨床數據:
(1)小兒支氣管肺炎:觀察組(常規治療+貼敷)顯效率94.33%,對照組為90.57%(P<0.05)。
(2)小兒腹瀉:聯合蒙脫石口服液使用,癥狀緩解時間縮短30%。
2、安全性:
現有研究顯示不良反應率低于1%,主要表現為輕度皮膚刺激。需在說明書中明確禁忌癥(如皮膚破損、過敏體質)及使用時長(兒童3-5小時/次,成人≤12小時/次)。
四、注冊資料核心要點
1、技術文件:
性能指標:需檢測遠紅外法向發射率(≥0.80)、持粘性(≤2.5mm)、剝離強度(≥1.0N/cm)。
生物相容性:依據GB/T 16886系列標準,完成皮膚刺激、致敏性測試。
2、臨床評價資料:
同品種對比:選擇已獲批產品(如海南中升健康“遠紅外止咳貼”,瓊械注準20242200007)進行等同性論證,重點對比材料、作用部位、適應癥范圍。
數據來源:合法獲取第三方臨床試驗報告(如鄭州弘新醫療提供的同品種評價服務)。
3、風險管理:
明確生產過程中可能引入的風險(如膠布過敏、遠紅外劑量控制),制定控制措施。參考《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建立質量控制體系,確保批次一致性。
五、常見問題與監管要求
1、非法添加藥物:
部分企業為增強療效違規添加激素或抗炎成分(如檢出雙氯芬酸),此類產品將按假劣器械查處。注冊資料需提交成分檢測報告,證明未含禁用物質。
2、廣告合規性:
避免超范圍宣傳(如聲稱“治愈哮喘”),需嚴格對照注冊證載明的預期用途。國家藥監局曾曝光多起遠紅外貼違法廣告案例。
3、抽檢重點:
2023年國家抽檢中,貼敷類產品不合格主因包括非法添加藥物、持粘性不達標。企業需定期自查,確保符合《貼敷類醫療器械補充檢驗方法》。
六、結論
遠紅外穴位貼的二類注冊需以臨床數據為支撐,嚴格遵循分類界定與質量管理要求。企業應重點關注成分合規性、臨床評價路徑選擇及風險管控,同時積極利用同品種數據縮短注冊周期。隨著中醫器械市場規范化(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合規產品將更具競爭力。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鄭州思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器械產品政策與法規規事務服務,提供產品注冊備案申報代理、臨床試驗、體系建立輔導、分類界定、申請創新辦理服務。
行業資訊
知識分享